小太阳同学两岁多了,变成了会乱跑乱跳、大喊大叫的皮孩子。不过,对于语言,他似乎有些迟钝,落后同龄的孩子很多。

妈妈下班回来,时常讲,同事的女儿只比他大三两个月,可已经会说完整的话了。而我们呢,还在重复爸爸、妈妈、阿唔、阿姨……对于其他的词语,难得蹦出一个,就已经让我们喜出望外了。

他把扫地机器人喊作“机机”,把小狗喊作“喔喔”,把小猫喊作“咪咪”。而老虎呢,则长大嘴巴,啊…啊…啊…

更多的时候,他只能用不太协调的肢体来表达。

晚上陪他玩球。两个人蹲在地上,面对面拉开一段距离,把球滚来滚去。有些累了,我就起身坐在台几上。他跑过来,先是叫了声“粑粑”,接着拉了我一下,自己蹲下去再站起来,又拉了拉我。我问他,“是不是还要玩球呀?”他才点了点头说,“嗯!”

这些明显的意思表达,当然是可以理解的。可还有许多,却并不那么有“默契”。

比如,从冰箱里拿了一根奶酪棒,让他自己放在空调边吹吹热再吃。过了一会,他跑过来,小手指着外边,嘴里“咿哦咿哦”,样子很着急。看我没啥反应,他就拉起我的手,往客厅里去。我这才明白,原来是空调没有开。给他打开之后,他把奶酪棒放在了靠近出风口的沙发上,又转头去找别的乐子了。

而对于大人的问话,他也只能理解最简单的意思,给出最直接的回答。

晚饭之后,我们都会例行给他一粒锌片。味道甜甜的、香香的,我们管它叫“饭米粒”。有一回,我就问他:“饭米粒吃了吗?”

“嗯。”沉默了两秒,他才轻轻的说。

“没吃啊?”我看他不是很肯定,又问了一下。

“嗯!”

我没再说话,准备打开抽屉,给他拿一粒。他似乎是见我没有搭理他,就跑过来说,“粑粑,嗯!”

“你吃了呀?”

“嗯!”

像这样的“迷惑”对话,也并不止一例。

前些天给他买了新鞋子,拆开之后他很喜欢。我就和他说:“我们先不穿新鞋子好不好,再吹一吹,有味道。”

他想了会,狠狠点了一下头,“嗯!”

我刚要拿到阳台去,他就拽着我,一边摇头,一边“ěn~ěn~ěn~”轻嚷着。

我慢慢的才理解,他的“嗯!”,仅仅表示“做过了”“吃过了”“还想要”,不管你说的是一般的疑问句,还是否定的疑问句。

好在,这样“小争执”虽然有些频繁,但他能理解的话语越来越多,隔几天也总能讲出一个新的词。

他们都说早开口的孩子,聪明。而我们俩便默默地接受,他会长成平凡又普通的样子。只是希望他,能够顺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