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风轻日暖的好天气中,迎来了十月的第一天,也是今年的中秋节。

很小的时候,一直把“中秋节”叫做“八月半”。每到农历八月十五,遇上晴朗无云的夜晚,满天星光灿烂,月亮爬上半空,洒下一地银光。家里人就把方桌抬出来,摆上月饼、苹果做贡品,叫我们对着月亮拜下去。拜完之后,才会允许我们吃月饼、吃苹果。

在二三十年前的乡下,最常见的是那种朴素的老月饼。路边的小店,几块钱就能买上一组。月饼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,碰一下都会掉渣。里面的馅,除了面粉就只有青红丝和冰糖。一口下去,总是料子都吃完了,冰糖还在嘴里化着。也有酥皮的五仁月饼,相比干巴的老月饼,包装、材料和口感都显得更“高档”。所以,在小时候的我们看来,这才是月饼嘛。

虽然现在五仁月饼人见人厌,几乎都要被开除出“月饼圈”了,但对于当时乡下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,这已是一年到头难得几回的“大餐”了。月饼,水果,零食,猪肉……这些东西平时也能有一些,不过总要在逢年过节才能堆得满柜子都是,吃起来畅意随心、肆无忌惮。尤其是奶奶还在的时候,几个姑姑每次来看她,都会拎着大包小包的水果、糕点和补品。说是给她吃的,可到最后大半还是落入我们的口中。

工作了之后的这几年,中秋节大多留在苏州。从前奢侈的酥皮月饼,现在变得司空见惯。不仅如此,这里的口味也更多样,有香芋的、豆沙的、莲蓉的、枣泥的,简直可以吃得腻到心慌。不过,在苏州,这里的人最钟爱的还是肉月饼。作为一个不那么正宗的北方人,刚开始我是真的难以置信且拒不接受的。肉馅包在月饼里面,实在难以想象会是什么奇怪的味道。后来尝了一口,感觉像是加厚版的烧饼,甜的而已。终于入乡随俗,也会吃两块肉月饼,应一下中秋的景。

只不过长大了之后,月饼虽然见得多了、吃的多了,却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,正儿八经的摆上桌子,对着月亮祭拜、祈愿。而在这里,城市的灯光太过热烈,即便是晴朗无云的夜晚,也望不见一颗星星。在漫天迷茫又单调的夜空中,唯有一轮明亮又孤独的圆月。

小太阳出生后,我们成了三口之家。他的第一个中秋节,在浑然无知中渡过了。我总想,等他稍稍长大,一同回到拔拔的家乡。在漆黑的夜里,踏着月光行路。蜷缩在躺椅中,看满天的星河。吃着月饼和水果,说一些没头没尾的故事。只是那里,现在已经被拆的一片狼藉了吧。

不过呢,这些对于小太阳来说,都只是旁观者的体验。因为他的家乡,是苏州。他会在满是桂花香的街头,数一座座流水上的小桥,吃着肉月饼慢慢长大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